9月22日,受法律出版社的邀请,在法律出版社六楼的“花园”学习了苏州市张跃进副市长的《“经营”心路--公安局长信箱一万次互动的思考》,学习了法律出版社黄闽社长的心得体会,也在新书发布会上学习了作者苏州市张跃进副市长的写书心得。
我现在是一名北京律师,不过在做律师之前,我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对公安工作也有接触,比较熟悉机关工作;在北京做律师之后,也偶尔做过一些刑事案件,和警察也偶尔有过来往,由此对新书中警察与局长之间对话的话题感到非常熟悉,也非常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咸。 在新书发布会上,新书作者在记者提问中提到了新书110页到114页的“讨好老百姓”这个话题,此前翻看的过程中我也留意到这个极其特别的说法,作者的重申更让我将思绪集中在这个话题。新书中还有警察品牌话题、和谐警队、儒警团队、创意警务等话题,都引起了我的思考。
法律出版社对此次新书发布非常重视,发布会之后还安排了晚餐,不过作者新书的观点是如此的让我激动,以至于我先行离开,我想留出更多的时间仔细品味书中的很多观点,借鉴到律师事务所的建设中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换位思考了我最近也在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给力的证据》,我对比后发现有一些差距:我思考的是诉讼律师如何把握诉讼的核心点,如何在证据环节上营造核心竞争力,并形成技术能力上专业化优势。写这样的书面临很多考验,如果技巧不当,会被同行笑话,坏了名声,写的好,学习的人多于合作的人,会相当于培训自己的潜在的竞争对手,得不偿失。当然,这些想法都是出于“同行是冤家”的潜在心理认知了。
看完《“经营”心路》一书,我发现新书侧重局长与警察的沟通,我很意外。看见书名,我想起了秦始皇与李斯之间的往事。
一次,秦始皇在城墙上看见李斯的豪华车队后,顺口说出来李斯太奢侈的感受。李斯得知后,立刻轻车简从,秦始皇非常意外,于是怀疑侍从泄密,于是将当日在场的侍从全部斩首。自秦始皇起,中国的皇帝都有一种拒绝将“心声”传递给他人的习惯,传递之后皇帝就难以“以国御人”。
我将执业技巧示之以人,尚存纠结,而作为上级领导将个人“心路心语” 示之以人,那作者的上级领导岂不是看见作者的领导能力了,下级岂不是知道领导如何考虑问题了,会不会导致作者不再像一个“秦始皇”了呢?
改变了做法,也就改变了人,我们选择什么方式生活,我们就由此选择了另外一种品格、品质。既然袒露心路,作者就无法再做“皇帝”了,此刻理解作者的“和谐警队”、“儒警团队”便都有了一些明白,这就是心路之后的作者风貌。
当然,我对苏州了解甚少,不太明白作者如此追求“和谐”和“儒雅”是害怕被审视还是带领每一个警察都“和谐”和“儒雅”从而 “害怕”审视和避免“被审视”。
“是,我能......”此刻跳入我的思考,新书87、88、89页的这个话题非常接近耐克的“just do it”广告语,让我感受到超强的执行力,士气旺盛、豪气冲天、底气十足,我发现在作者的对面是生龙活虎的警察队伍,并非是“被和谐”和“被儒雅”的队伍,这说明“和谐”和“儒雅”的并非是整个警察队伍,而只是作者与警察之间沟通的“家”的氛围。
作者的老家在无锡,作者的“新家”和警察一起组建,公安局成为了作者与苏州警察沟通的家。“秦始皇”的文化不见了,“大家庭”的文化出现了,这非常好。
这本书的编辑韩满春,也是我第一本书《小律师 大律师》的编辑。2006年,韩满春通过网络找到我时,我还在网络上和人“打架”和“吵嘴”,当年我才20多岁,当我将网络上的文字整理后交给韩满春后,韩满春将带有漫画插图及提炼了精髓的新书交给读者,我也成为法律出版社第一次出版20多岁的律师的书籍及出版心路感悟的律师书籍的先河。
当我拿到新书《“经营”心路》,看见正文中精美的插图,我再次佩服起韩满春的功夫,不过这次倒犯下一个错误,后来认真看过作者的序言倒数第三段最后一句话:书中章节前页及正文插图是这两位“家庭画师”的杰作,为本书“锦上添花”。我不由得惭愧未认真明白新书前页中“金丽霞 金奕儿 插图”的字眼。
《“经营”心路》由此不光是苏州警察集体完成的“大家庭”的心声新书,还是作者的“小家庭”的心血新书,我不由得被扑面而来的温馨家风深为触动。这种“和谐”,这种“儒雅”,并非是权谋者和上位者对“秦始皇”地位的包装,并非是一种从政的手段,而真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追求。
此刻才真正明白作者将“讨好老百姓”作为苏州警察的“品牌”打造的原始出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谦卑中还带有上位者的高度感和距离感,因为先将自己视为高于人民,才会时刻提醒自己要低身服务人民。
“千方百计讨好老百姓、全力以赴提升满意度”一下子将苏州民警那种“执法”的心态打掉了,于是很多苏州警察开始“掉了面子”、“丢了自尊”。有人认为“讨好”,带有贬义,是阿谀奉承,是曲意逢迎,是吹嘘拍马。
不过,在我看来,作者的女儿以作者妻子的姓取名,作者从未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感受到“掉了面子”、“丢了自尊”。不计较“小家庭”中的“夫权”和“父权”,自然很容易不在苏州警察的“大家庭”中计较“领导权”和“执法权”。
正如作者所述,“讨好老百姓”,听起来别扭,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感觉好,如果连讨好老百姓都不敢说,说明我们没有底气,将“讨好老百姓”换成“更好服务”后更有面子为老百姓服务,那也是空谈。
思考到这里,那对于苏州警察为全国警察树立的新品牌是否应当鼓掌呢?
美国爱荷华州最高法院制定的《爱荷华州律师在法庭上的礼貌标准》第17条规定:“对于令自己满意的判断和裁决,律师不应该向法庭致谢。”
为什么法官做了正确的事情,律师不应当感谢呢?多年来,我都未明白如此规定的道理。其实,作为一名北京的执业律师,我对外国的很多东西不甚了解。
那既然我不是一名美国律师,自然无需和很多中国律师那样总以美国律师为榜样,不受他们的执业纪律约束,对国内司法机关出现的好的“品牌”我当然要大声鼓掌支持。
近年来,很多刑事律师将司法机关,当然主要是针对公安机关采取“我反对!”的立场,毫不避讳的将律师定位为“为坏人辩护”,采取攻击、质疑、反对、抹黑警察的手段将“坏人”从警察的手中“抢出来”。
苏州警察的品牌,让警察比律师更注重“讨好客户”,由此苏州的刑事律师业务少了更多监督、反对警察的作用,这让苏州的刑事律师不必陷入为“坏人”的“坏”还是为“坏人”的“人”辩护的难堪境地,合法履行律师法的职责即可。
最后,我又重温了新书上的那段文字:
九百八十三天的坚守 一万封的回复 四十二万字的心语 三千三百万次的浏览 用心铺就信箱经营心得 用情维系与苏城民警心的交流
一封信 承载着多少民警的心声心愿 一个信函 写尽了苏城民警的多少集体智慧 智慧在升华 我们,继续走在“经营”心路上
我再次回忆起韩满春在我的第一本书封面上写下的那两段文字:
生活既已将我们卷入律师职场, 就当毕全身之力, 实现其荣辱, 以显示这是举世之间最为崇高的职业。
做一个精致快乐的小律师, 我们已经不满足了, 必须做一个监护自我和中国的大律师。
我发现我已经忘却了这些鼓励和提醒,直到今天从书柜中抽出才再次发现,并深感惭愧。
2011年我成为了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开始肩负起“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外派法务和法务体检的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使命,已经感觉到“致力于搭建诉讼律师与非诉律师合作的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创造机会和财富的整体法律解决方案”这一使命太过艰巨,在律师业讲究自由和独立的环境下,开始走进《“经营”心路》一样的历程,在比警察更复杂的律师执业群体中去实践“讨好老百姓”、“和谐律师”、“儒雅律师”,“法自内心”打造一个律师与客户共同的“赢家”,成为企业家的“创业帮律师”,做企业家的“智郎团”,是一件多么艰巨的挑战。
人的心是柔软的,总是害怕挑战,就和《小律师 大律师》之后忘却那些激励一样,我时刻感受到命运再次将我抛向“律师所的主任”是多么残酷的一件事情。
但愿《“经营”心路》的作者在做了苏州副市长之后,今后从苏州再次高升之后,不忘记法律出版社的编辑代表出版业对作者的期望,依然可以作为苏州的终生荣誉警察,依然持续不断的经营苏州警察的品牌,为我这样的年轻人注入“品牌的力量”的榜样,鼓励年轻的律师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完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律师发展之道,共同将中国推向世界,让伟大的中国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作者:雷海军,北京市银雷律师事务所主任。出版著作有《小律师 大律师》、《给力的证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