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蚌埠日报记者深入禹会区钓鱼台征迁区,对市征迁拆违法律服务律师团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进行了现场报道,原文如下(蚌埠日报11月29日A2版):
二十多名律师深入全市各征迁区———
化解矛盾纠纷 助推征迁拆违
本报记者 吴媛媛
11月23日下午,钓鱼台街道拆迁户王大姐正在家中收拾东西。“多亏律师上门把政策讲给我听,我这才放了心。”看到记者来,王大姐停下了手中的活计,“11月18日签的合同,这不正忙着收拾呢。”
王大姐告诉记者,由于丈夫早逝,十几年来,她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生活并不宽裕。因为对政策不了解,起初她并不支持拆迁。后来,几名律师上门,仔仔细细为她讲解了有关征迁的政策和文件,这才打消了她的思想顾虑,很快便去签了拆迁协议。
赵娜、赵莎姐妹是我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这段时间,她们正忙着为钓鱼台拆迁区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我们主要是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化解因拆迁产生的矛盾纠纷。”妹妹赵莎告诉记者,钓鱼台拆迁区的一户家庭因房产继承问题产生了矛盾,兄弟五人互不相让。相关工作人员也曾上门调解多次,一直未能解决。前几天,她和工作人员一起再次上门,摆事实讲道理,从法律和人情的角度调解了整整一个下午,终于使兄弟五人握手言和。
现在,在全市的各个征迁区,活跃着20余名像赵娜、赵莎姐妹俩这样的律师。今年4月,市司法局抽调市区8个律师事务所的20余名律师组成“征迁拆违工作法律服务律师团”,深入全市各征迁区,为群众宣传解答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针对房产继承、拆迁补偿、经适房指标和政策、拆迁程序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引导帮助弱势困难群体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半年多来,律师服务团的20余名律师放弃个人开庭办案,深入拆迁区现场,挨家挨户上门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义务为征迁区百姓服现在,在全市的各个征迁区,活跃着20余名像赵娜、赵莎姐妹俩这样的律师。今年4月,市司法局抽调市区8个律师事务所的20余名律师组成“征迁拆违工作法律服务律师团”,深入全市各征迁区,为群众宣传解答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针对房产继承、拆迁补偿、经适房指标和政策、拆迁程序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引导帮助弱势困难群体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半年多来,律师服务团的20余名律师放弃个人开庭办案,深入拆迁区现场,挨家挨户上门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义务为征迁区百姓服务。据统计,自征迁拆违工作法律服务律师团成立以来,共受理征迁拆违诉讼案件4起,受理征迁非诉讼案件58起,调解潜在诉讼案件及化解各类征迁矛盾纠纷80起,接受有关征迁电话咨询和上门咨询近3000人次,并为困难拆迁户捐助2万余元,既为政府分了忧,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